10月09 七種能力影響孩子一生
一生幸福與否,或許在兒時就已注定。近日,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邀請兒童健康、經(jīng)濟學、心理學和社會政策等領域專家,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能力進行研究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有7種能力會影響孩子的發(fā)展,進而影響其未來的成就和幸福感。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員楊雄告訴記者,這項研究提出的7種能力與我國提倡的“五育”(德育、智育、體育、美育、勞動教育)不謀而合,廣大家長可借鑒參考。
健康? 所有能力的基礎
健康能力,是指一個人過上健康長壽生活的能力,包括懂得如何獲得、辨別科學的健康信息,睡眠、運動、營養(yǎng)是如何影響健康的,做什么有助身心健康。研究人員表示,健康能力是其他發(fā)展能力的基礎,也是孩子在不同環(huán)境中發(fā)揮最佳潛能所必需的能力。
“健康能力應從出生就開始培養(yǎng)?!睏钚郾硎?,家長要分階段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方式:0~3歲時,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、睡眠、排便及衛(wèi)生習慣,多到戶外活動,讓孩子喜歡親近自然。3~6歲時,進行“食育”,形成科學膳食習慣;培養(yǎng)良好作息,每天睡足10小時;教孩子初步掌握生存與自救技能,懂得內(nèi)衣遮蔽之處不得讓他人觸碰。6~11歲時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用眼習慣;了解傳染病的相關預防方法和社會管控措施。11~15歲時,樹立珍愛生命、安全第一的意識,了解影響健康、生命安全的風險因素與應對方法;了解用藥基本知識;初步掌握急救技能,懂得遇到自然災害、意外傷害時如何避險、求助、逃生。15~18歲時,養(yǎng)成自我健康管理習慣,掌握1~2項運動技能。
需求? 大膽求助,學會滿足
需求能力,指一個人滿足自身營養(yǎng)、起居、安全、運動、性等需求的能力。
“需求能力應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培養(yǎng)?!睏钚郾硎?,根據(jù)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,人最基礎的需求是對食物、水等的生理需求,其次是安全需求、歸屬和愛的需求、尊重的需求、認知需求、審美需求、自我實現(xiàn)的需求等。3~6歲是兒童行為塑造與認知發(fā)展的重要時期,此時要培養(yǎng)孩子對簡單規(guī)則的理解能力,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需求,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,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需求。家長要指導孩子如何獲得家人和社會的幫助,以滿足自己的需求。例如,在孩子遇到困難時,家長要及時以鼓勵、疏導的方式,讓孩子學會合理求助,再為孩子提供及時的幫助與支持。此外,還要培養(yǎng)兒童的勞動習慣,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掌握與年齡相適應的穿衣、吃飯、洗衣服等生活技能。
溝通? 對抗孤獨,贏得成功
溝通能力,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交流,來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的能力。它分為三方面:一是具有同理心和自我調節(jié)情緒的能力;二是能夠駕馭社交媒體;三是保持開放態(tài)度,懂得接受、欣賞與他人之間的差異。研究人員表示,面對現(xiàn)代生活的諸多挑戰(zhàn)和壓力,情緒管理十分關鍵,交流是對抗孤獨的有效“武器”,待未來步入職場,溝通能力還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技能。
楊雄建議,小學二三年級后,孩子心智開始走向成熟,就可以培養(yǎng)溝通能力了。這一階段,家長要指導兒童擴展社交范圍。例如,讓孩子學會觀察、模仿等,引導他們初步認識各類職業(yè),逐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;從大處著眼、從小事入手,利用日常生活事件,培養(yǎng)兒童的同理心,引導他們合理、自然地表達情緒,學會換位思考,懂得關心、感激和回報他人;指導兒童正確使用電子產(chǎn)品與媒介,合理安排時間,預防用網(wǎng)過度;提高兒童對網(wǎng)絡信息的是非辨別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。
學習? 吸取長處,解決難題
學習能力,是指學習新知識、應對新挑戰(zhàn)的能力,分為兩方面:一是能夠接受思想的多樣性,樂于傾聽新想法、接觸不同的文化,勇于嘗試新事物,重視自己和他人的觀點,并具有判斷力,能夠從中學習有用之處;二是設計思維、創(chuàng)新及合作能力等。在信息社會,學習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生產(chǎn)力,還與健康、快速適應環(huán)境、獲得幸福等有關。在生命早期培養(yǎng)終身學習的能力,有助成年后更好地解決問題。
楊雄建議,孩子0~3歲時,親子閱讀有助提高兒童早期閱讀興趣和能力。3~6歲時,家長要重視生活教育,讓孩子在玩中學習、在游戲中發(fā)現(xiàn)、在操作中探索。6~11歲時,要為兒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,引導其自己整理學習用具,養(yǎng)成集中注意力、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。11~15歲時,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,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,并在生活中培養(yǎng)其勤奮、堅韌等品質;關注學習興趣的激發(fā),不隨意給孩子增加額外培訓和作業(yè);引導孩子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,鼓勵孩子通過合作來學習。15~18歲時,指導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,學會如何時間管理和規(guī)劃,最終養(yǎng)成自主學習、合作學習、終生學習的習慣。
適應? 快速應對,避免焦慮
適應能力,是個人適應生活挑戰(zhàn)以及社會、文化、技術變化的能力。
“培養(yǎng)適應能力,就是要讓孩子經(jīng)歷各種的坑,邁過各樣的坎?!睏钚郾硎?,重點是增強心理彈性、學會識別和處理壓力,懂得尋求幫助,以便在未來遭遇強壓時能夠及時做出調整,避免出現(xiàn)焦慮、抑郁等問題。幼兒園階段,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帶兒童走出家庭,接觸豐富的社會環(huán)境,提高社會適應性。小學階段,要引導兒童正確面對挫折,適時給予孩子應對挫折的鍛煉機會。中學階段,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新環(huán)境變化,并鼓勵孩子迅速融入新環(huán)境。此外,要引導兒童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,用音樂、童話、詩歌、繪畫等滋養(yǎng)其心靈,鼓勵他們通過文學藝術的形式表達內(nèi)心感受。
融合? 經(jīng)營人際,學會守約
融合能力,指與親朋、自然環(huán)境共同成長的能力,包括建立友誼、維系親情、經(jīng)營愛情、與自然和諧共處等。這就要求孩子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,承認個性差異,信任他人,具備解決沖突的技巧、反省意識和契約精神。
楊雄提醒,融合能力依賴兒童早期的認知和感受。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嬰幼兒階段就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;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培養(yǎng)其規(guī)則意識,可以結合實際,為兒童定下生活規(guī)范、游戲規(guī)范、交往規(guī)范等;在中學階段,重視孩子的人際交往,引導其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、良好的人格品質。
奉獻? 參與社會,貢獻力量
奉獻能力,是平等參與民主社會并懂得如何管理社區(qū)生活的能力。包括積極在社會事務中發(fā)言、有效溝通不同的觀點、懂得互幫互助、有自尊心和責任心等。研究人員指出,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,有責任和義務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。如果人們普遍都缺乏這種能力,就會削弱整個人類社會發(fā)展的潛力。
“奉獻能力就是我國提出的‘德育’?!睏钚郾硎荆浜诵哪繕耸前押⒆优囵B(yǎng)成常人、好人,“愛國、利民、友他”。家長要以身作則,引導兒童關注社會發(fā)展,培育其公民意識,堅定理想信念,樹立愛國意識,鼓勵孩子參與各類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,增強其社會責任感。
最后楊雄提醒,培養(yǎng)孩子的各項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,要堅持不懈、層層遞進。家長們可參考《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》,結合自家孩子的特點,聯(lián)合學校、社會,促進孩子健康成長。
暫無評論